【會感動的白糖粿】吳令堯

喀滋,當咬下白糖粿那酥脆的外皮,裡面湧出的,是暖暖的糯米糰和小時候模糊的記憶。

回到年幼時,依偎在曾祖母的身邊,她時常會把我帶到廚房,一起做白糖粿。首先是製作糯米糰,在混合材料時,祖母都會依據他多年的經驗加入配料,糖粉必須適中,太多會導致最終的白糖粿過於甜膩,而太少則是會乏而無味,就如同孔子所說的「過猶不及」,人生應就好比是製作中的白糖粿保持中庸之道,以適度為原則,洽到好處才能完美。

接著,就到了最重要的時刻,製作糯米糰,訣竅就是要先向後拉再往前推,才能更省力的製作出好的糯米糰,就如同做人要蹲低姿態才能跳得更高,吃虧就是佔便宜。祖母常說要讓糯米糰的每個點、每個面都被呵護到,要用心去觀察糯米糰的每個地方,確認都有彈性並且不會斷掉,這樣做出來的糯米糰才會有嚼勁。剛開始揉糯米糰時,十分急躁,抓不到訣竅,常常被祖母叫回去重新揉。然而長大後看了蘇格拉底的一句話:「逆境是磨練人生的最高學府,經歷是人生中最好的老師。」因為小時候的訓練,直到現在我還是可以揉出「滿分」的糯米糰。

最後,就來到油炸的階段了,要先把糯米糰搓成麻花狀,接下來放入小火的油鍋中,讓白糖粿油炸至浮起,並且表面呈現但金黃色後,沾上糖粉或花生粉即可食用,白糖粿裹上糖粉就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對別人要釋出善意,但又不要過於討好,才能讓人對你更有興趣,產生好感。來到了品嚐成果的時刻。經過前面這番細心的操作後,產出來的白糖粿,每一口咬下去雖然會陷入牙齒之間,但卻不黏牙,且甜而不膩,堪稱人間美味。

喀滋,咬下白糖粿酥脆的外皮,就會回想起小時候曾祖母的耳提面命,在我耳畔響起,這就是屬於曾祖母和我的幸福「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