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寫作計畫 發起人 郭繐綺

今天想和大家談談,今年度讓我最熱血澎湃的一件事,那就是木棉花寫作計畫。關於這個計畫,有些小故事想與大家分享。​

▋結緣:給需要的你與他​

木棉花寫作計畫適合誰來閱讀呢?​

首先,是需要有大量練習與觀摩文章機會,應考學生們。​
在這個計畫中,你可以先思考這個月的主題,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開展架構,舉例支撐,構思完整的文章呢?接著你再閱讀至少三十個觀點,其中包含大量的題材,你也可以在文章中,找到接近自己喜愛的風格,試著練習看看,當然更歡迎你直接跟作者對話,讓寫作者與你交流,會是很棒的學習體驗唷!​

再者,是需要找好文章給學生閱讀的教師們。​
有人可能會說,為什麼不直接讀名家作品,當然名家之作是必讀的,但老師的痛點可能不是學生無法成為作家,而是學生連作文都寫不出來。那麼,這一群對寫作不僅有熱情,還有豐富實戰經驗的寫手之作,就是在校學子很好的「銜接教材」,所以很推薦辛苦的學校老師,可以將這個寫作計畫作為一個資料庫,分享文章給學生,好的部分可以學習,不足的部分可以借鑑,我們都還是學習路上的旅人,只是比較早一點出發,多看了一些風景,但不是登頂的名家,所以期待老師們也可以與我們的寫手互動,讓他們有更多不同的觀點,精進寫作之路喔!​

最後,給在寫作路上正與自己拔河的你​。
寫作不同階段,所面臨的挑戰都不同。如果你是曾經得過獎,熱愛寫作的人,很歡迎你也能加入主題寫作的行列。此外,這個計畫最寶貴的不是「完美的作品」而是「持續完成作品」,當你讀到一些很單純,很誠懇,但不一定會得獎的作品時,它會提醒你寫作的初心,找回當時的快樂;當你讀到一些充滿創意,甚至有點幽默詼諧的作品時,它會喚醒你寫作的彈性。寫作的路上,我們是一群不怕「不完美」只怕「不想完成」的筆耕者,好文章都是修來的,經典都是磨練來的,蘇東坡說:「非人磨墨墨磨人」,讓我們一起淬鍊幽微的靈思,鍛鍊藏拙的筆鋒,走吧!讓我們一起為自己的生命,留點值得回憶的紀錄吧!​

▋緣起:三位作家教會我如何「實踐」有意義的事​

很淺薄的我,在2020年遇見了一本書,那是楊斯棓醫師的《人生路引》,因緣際會加了楊醫師的臉書,看他推廣閱讀寫作不遺餘力,而且大多是自掏腰包,不僅送書,還送「很多書」,不僅公益,還很「萬分貼心」製成大禮包親自寄贈給參加活動的人。他做事的用心與用力,真的讓我望塵莫及。​

然而,另外一個人,卻告訴我:「做就對了!」這個人是誰?是許榮哲。其實我在碩士班時很幸運地在台灣文學館,上了一期十二堂的劇本寫作課,但很汗顏的是,我是課上最不認真的學生,我很喜歡聽老師的課,卻很懶得寫作業,哈哈哈溜~然而,這個不認真,卻在另一個地方萌芽,是什麼呢?​

是我的作文教學。顯然我沒有太大的寫小說與劇本的天賦,但我很喜歡寫作教學,因此我將榮哲老師的線上課,看了不下數次,將他的理論轉化成教學教案,而我的學生也幾乎都熟練「靶心人公式」,不僅知道還能開啟靈感按鈕,寫出長達五六千字的故事。我突然領悟,成功不必在我,但好事就該讓它「持續發生」。榮哲老師的「天才論」「相信自己是天才比真的天才更重要。」影響了平凡的我,也成為一雙無形的手,彷彿說著:「發生就讓它發生,但你可以用故事力,讓它成為好事發生!」​

最後,讓我下定決心做這件事情的人,是《內在原力》作者愛瑞克老師。2021.12.18這一天,愛瑞克老師接受我的邀請,為我的學生們特別設計一堂「以提問為綱」的線上講座,為一群國高中生解答人生的疑惑。有的孩子深深感動,有的孩子似懂非懂,但我想做的,其實是圓小時候自己的夢,我希望有老師可以為我這麼做,於是長大後的我,一路都朝著小時候自己喜歡的那種老師前進,希望孩子接近正向的力量,但也有面對真實的能力。愛瑞克老師說利人與利己的比例很簡單,你就用自己的年齡去換算,今年你是個十歲的孩子,那利他的比例就是百分之十,於是我想,我今年三八了,但除了忙於工作與家庭,我利他了嗎?我能怎麼利他呢?除了小額捐款的財布施,我還能做些什麼呢?讀了這麼多年書,幸運認識好多優秀寫手與學生的我,有沒有機會和大家一起做什麼呢​?

這時讓我想到楊醫師掏腰包自辦逾兩百場的環島核能演講,每個月固定舉辦的讀書心得活動,榮哲老師那股想做就做的熱情與衝勁(大家在YT上找榮哲老師「小說課 折磨讀者的秘密」這場演講,他本來打算報名所有救國團課程,差一點連剪紙都要報名的「天才實證之旅」真的太振奮人心了)愛瑞克老師的「利他說」,終於在七月中的某個深夜,我心中孵化這個計畫,隔天立刻問瓊儀老師和阿宗老師,驚嚇與笑聲相伴的回應後,他們還是用行動給了我第一棒的支持,於是才開啟整個八月份的準備期。​

▋助緣:人生的無常​

我其實是個膽小又想浪漫過日的人,但生命中的「助緣」總鞭策著我,應該堅持做些事情,因為有太多的人分享了自己的幸運給我,在我最困難的時候。今年,是我很想直接跳過,從生命軌跡抹去,讓它斷軌的一年,然而用這種態度,面對人生突如其來的變化球,顯得自己讀過的書,遇過的人,都沒有內化成為「後天的混血」。五月先父辭世,我沒有預想過,父女的最終篇,仍以「不理解彼此的氣話」、「缺席」與「不可見」作結。「無常」讓我再次浮現「想做什麼事就趕快去做」、「想愛的人就好好擁抱」、「要說的話,好好說,因為你不會知道,這會不會是你們人生最後一次對話」。8/30我看了《喜悅:達賴喇嘛遇見屠圖主教》紀錄片,他們人生最後一次對話只談喜悅,如果我們把每一次的對話,每一篇的發文,都當作是最後一次,那麼能不能讓自己快樂,也給別人多一點理解與寬容,給別人多一點喜悅與鼓勵。​

▋緣續:木棉花寫作計畫​

第一位啟蒙我的作家,是余光中老師;第一位接受我訪問的作家,是余光中老師;第一次被作家稱讚也是余光中老師。在我博論完成那一年,余老師仙逝,在我心中,他一直都是我文學之路的北極星。那些年,曾經對人生充滿怨懟的我,因為文學而有了轉念的力量,因為巧妙的緣分,而有了心靈的拄杖,撐住我在面對現實世界的傾斜時,能繼續平穩的前行,因此寫作對我而言不僅是一件事,一份工作,而是我最忠誠的人生夥伴。​

這一次木棉花寫作計畫,以余光中老師為高雄所寫的詩<讓春天從高雄出發>​:「讓春天從高雄登陸 / 這轟動南部的消息 / 讓木棉花的火把 /用越野賽跑的速度 / 一路向北方傳達 / 讓春天從高雄出發」以「木棉花的火把」為意象,由高雄市語文競賽108~110三屆各組(國小、國中、高中、教師、社會組)第一名的選手與聯合盃得獎的選手,三十三人以「日耕」方式接力,每月一個主題,橫跨年齡超過四十歲,讓大家書寫不同生活環境、不同年齡、不同世代,多元觀點的呈現。​

能夠以這個團練計畫與喜愛寫作的夥伴們再續前緣,不再以賽事的時間為限,而是以「齊心筆耕」延續我們的緣分,能和一群相同興趣的夥伴一起前行,充滿了無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