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紙的空格,都是人生的虛席以待

如果大多數人理所當然的擁有,而你卻毫無理由的缺乏,那是因為上帝想告訴你,你能自己長出翅膀。

有一次在台文館的劇本課下課後,和一位大師一同搭火車到高雄,那次下車時,他的車票不見了,雖然我知道什麼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在這位老師身上,例如被外星人綁架!但親眼看到時,還是覺得很可愛。記得當時我對老師說:「沒關係的!不管掉了什麼,都不影響我們要到達目的地,票掉了,再補票就好了」那時他笑著說:「沒錯!沒錯!」然後一邊摸著牛仔褲口袋,消失偷溜走的車票依舊沒有出現,但我想它就是為了成就我們這一段對話吧!

無論失去了些什麼,我們依舊都會抵達目的地,就像文學、就像生命中的信仰,從來不因為擁有或失去,而影響它存在的價值,或快或慢,終歸是會抵達終點的。

我人生中最長久的缺席,是父親。我知道他真的無法像一般平凡家庭中的父親那樣,接送女兒上下課,當女兒的保鑣,瞻前顧後。他人生百分之九十五,都給了他的夢想,我們的相聚很短,短到我印象中,只過了一次農曆除夕夜團圓,只過了一次清明返鄉祭祖,只過了一次我的結婚典禮三天,然後他就肺腺癌末期,從知道到辭世,只有短短三個月,當時疫情期間,而當時病危拔管前,我正在上高師大的線上課,剛好上到李商隱的淚,結果接到香港家人的來電,告訴我他真的要走了,讓我跟他說段話告別。當時他已經昏迷了,其實我們再也沒有說過話,父親之於我,總是這麼瀟灑的做自己,無預警的缺席,才是他在我生命中的常態。

但因為這份「空缺」,讓我更清楚知道,自己能長出什麼能力,但因為短暫的相聚,刻意的觀察,我才從第三者的眼光去看這本該最親近的人,他真的高度專注,全心投入,魔術、夢想、帶給別人快樂的同時,自己才感到真正的快樂。

他是我的生命的裂縫,但我很幸運,因為閱讀寫作的關係,這些縫隙透入了無數道巨人的光。而每一道光,都對我發揮深刻而長遠的影響。

2001年,我十七歲,那年擔任校刊主編,採訪詩人余光中老師,遇見他時是我人生最低谷的時候,家裡經商失敗,一切歸零,市長獎畢業,卻上不了第一志願,當時覺得自己很失敗,似乎世界都與我為敵,我找不到能支撐自己重新站起來的拄杖,十七歲,那孤獨又傾斜的世界,失衡踉蹌的自己,卻必須強迫自己快點站起來,為什麼?因為如果我耍賴躺平,會讓愛我的人傷心,而那個人是為我犧牲奉獻的母親。

當時余光中老師替《新莊文藝》題字:「惟你的視線無限,能看見地平線的有限。」貴人一言,金針度人,當時我想,如果順其自然只能是鑽死胡同,用多愁善感淹死自己的理性,那麼用逆向思維,看透表象的侷限,我就能不被眼前的困境所束縛,正因為如此,我愛上文學批評,愛上探究原理原則,因為眼花撩亂的表象世界不盡人意,迫使我往更深的哲思之境取景,在虛實相生的文學之境,轉換穿越。

2014年,我三十歲,那年剛當上大學講師,帶著我的學生去聽偶像的講座。我很開心因為余光中老師對後輩的鼓勵,讓我循著光的指引,一路前行。我博班畢業那年,余老師過世,其實看到新聞時,我立刻落淚,或許他不知道還有位小讀者會這樣念著他,但我沒有機會對他說感謝,也沒有機會將自己的作品送給他,這一直是我的遺憾。

2013年,我二十九歲,遇見了林秋離老師,他讓我看見什麼叫作大師風範與創作思維。直到2024的今日,我上的每一個廣播節目,大家都問我跟林老師學了些什麼?其實最簡單的就是一個字–「人」,看懂人(歌詞取材),開解人(歌詞療心),賣給人(商業模式)。

2022年,我生日的那天,林老師進開刀房換肝,我許願希望他能順利歸來,但他選擇讓出舞台,讓美玲老師從後台到前台,讓兒子與學生,從台下聽講,到台上開講,一瞬間,他以死亡作為最後的禮物送給大家,我們在那一刻,瞬間都長大了! 2024我人生第一本書出版,而林秋離老師《偷你的心情寫情歌》十週年再版,我沒機會能送他書,厚著臉皮在他面前向他討讚美,但感謝美玲老師邀我替恩師寫序,以〈如果蘇格拉底遇見李清照〉向天上的林老師致謝。

2024年,愛瑞克老師出版《內在成就》,10/20在高雄場的工作坊,他邀請我上台分享五分鐘,主題是如何將內在成就轉化為外在成就。這五分鐘,比我自己主講三小時還令我緊張,計時練習很多次,寫了演講稿,又做了46頁ppt,愛大被我嚇到,肯定很擔心我大超時,因為我想完整分享,我如何從《內在原力》出版,開始設計教室內的閱讀教案,到《原力效應》時設計出寫作教案,再到《內在成就》出版時,我受到他的啟發,帶著學生做了兩年的線上公益講座,從利己到利他,這一條路每個環節的操作背後,都來自深刻感動的連結。

愛大說,他大學時坐在嚴長壽的面前聽講,被啟發後二十七年,終於有機會將自己的作品送給嚴長壽,那一刻,是閱讀寫作的長坡效應,乘上時間複利的善果,從台大金石堂的台下走到台上演講,這條漫長的路,動輒數十年,而這段分享深深打動我,因為我也是這樣走過來的。

當時母親在工作時,我就是跑去書局待著,我很對不起JK羅琳,因為哈利波特七集,我全是在等母親下班時,一個人坐在書局角落,安靜地讀完。彷彿打開一本書,就打開一扇門,而這扇門後面通往的是安頓心靈的避風港,我愛閱讀或許就是因為那被迫流浪的時光,閱讀收容了我的孤單。

我很開心,這一次我終於能跟自己的偶像致敬,還很幸運地邀請愛大當我第一本書的推薦人,並且在他面前告訴他,是如何成功地影響另一個生命的成長,沒想到2001年,十七歲時的願望,竟在2024年才達成,人生很長,有些是錯過了,不要難過,要繼續過下去,因為肯定在最好的時刻,讓你遇見。

愛大說我幾乎都把心力放在「自我實現」與「無償工作」兩個部分,當然有償工作也有,但有償工作幾乎與「自我實現」重疊了。他說得真的很精準,寫書這兩年,正逢兒子出生不久,幾乎把全有清醒的非工作時間,都給了兒子。因此《我人生的好運都因寫作而發生》,寫作時間幾乎都是凌晨一點到清晨六點間,我常在累到快要撐不下去時,會自己問自己:「我相信這肯定是真愛,不然你這懶惰鬼怎麼可能會熬夜寫稿,你哪有這麼勤勞。」

對,沒錯!我發現自己,越來越能理解父親無時無刻不在做創意發想,究竟是什麼概念,原來我們父女兩人最好的相遇,就是在自我實現的路上忘我奔跑時,與彼此心領神會卻錯身而過。他肺腺癌末期過世前,還在熬夜拍電影,一生只為了魔術,這個帶給他自信,也讓他帶給眾人歡樂的事情,讓他渾然忘我。這已經不是事業,而是刻在靈魂印記的志業,一天只睡不到四小時的他,全心全意擁抱夢想,而無法擁抱自己的女兒,如果你問四歲時的我,我會哭著說我恨他,但現在你問四十歲的我,我會冷靜的跟你說,因為他的存在,讓我更理解自己的某些狀態,如果不說再見,是為了更多的想念,那麼世間許多僵化固著的形式,就不適合用在這麼充滿創意的我們身上,爸,我原諒你的不告而別。

在我書中,提到了一位才華洋溢的作家朋友,他說最討厭教作文,但我卻覺得作文是我人生最快樂的來源,我反對他的說法。這位作家是誰呢?其實是我的老師──許榮哲。十五年前,我碩二時協辦高醫文學獎,邀請許老師擔任小說組評審。博班一年級時,在台文館上榮哲老師的劇本寫作課,那已經是十二年前的事了。2021年,我因為一篇「看57屆金鐘獎開場影片考試分數三級跳」的文章,很幸運地被翻轉教育、關鍵評論等媒體邀請授權轉載,而後更幸運地得到了出版社的青睞。其實那一篇文章的底層邏輯,是來自於許榮哲老師在劇本寫作課中,教會我怎麼從拍攝電影的角度,去思考影片中的象徵意義,還有導演的拍片手法與象徵寓意,如果沒有許老師的高人點穴,讓我這個笨郭靖,得到了洪七公的如來神「指」,(我沒有掌的功力,目前勉強有個小拇指的能力),指點迷津,茅塞頓開。

人生緣分好神奇,沒有想到榮哲老師竟然也認識我父親,當年父親拍電影時,一直叫我幫他看劇本寫劇本,但我都說我不會,你花錢請厲害的人寫好嗎?我認識很厲害的老師,你要的話我幫你介紹,當時想介紹的人就是榮哲老師,可惜他電影也沒拍成,就瀟灑地去天堂開拍另一部片了。

2022年,我開始帶著學生做知識貝果線上公益講座,海報上寫著「未來領袖跨年線上公益講座」,這個發想除了愛瑞克的利他說以外,還有一位推手,那就是榮哲老師,因為他在台北辦了一場眾星群集的跨年公益講座,但人在高雄又得上課的我無法北上參加,但我不甘願就這樣結束,所以我就想既然你們是現在式的領袖,那我就帶著未來的領袖,先來半成熟登台講座,這也呼應我一直跟老師與家長們分享的「國小敢上台演講,這輩子都敢上台」,如果你錯過國小,那麼沒關係,我們用另一種方式讓孩子們練習自信表達,因為我相信,唯有從內在生成的力量,才能推動他們持續開啟天賦,優化精進,直到活成最好的版本。

這些年我有種深刻的體會,說故事有時候不是嘴巴說出來的,是我們被故事給找到,它就這樣奸詐狡猾的讓我們把故事給演了出來,人生如戲這句話,已經不是成語或譬喻,而是人間的真實景況。

一個不小心,故事說得太長了,故事列車到站了,那一位把車票弄丟的許榮哲大師,請前往新故事服務處補票,帶著你的BIG神經與SUPER BIG影響力,讓故事雪球經過時間的複利,帶著大家把自己的人生活成精采絕倫的故事,如果你人生有意外,別擔心,下一個轉彎會留給努力的人,多練靶心人公式,讓我們一起開啟屬於自己的英雄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