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說台灣_默

字說台灣:默

「默」這一個字,說文解字曰:「犬暫逐人也,從犬,黑聲。」在2015年這一個喧嘩的年度,從國內的黑心商品事件、捷運隨機殺人事件,政治沸沸揚揚的總統選戰前戲,以及國外的敘利亞難民逃亡,天災的力量雖然足以威脅人類,但遠不如人禍的毀滅力。這一切的社會亂象就如同狂犬叫囂,只有一種情緒的激昂,卻切缺了情感的沈澱,人心空虛的黑洞,彷彿只能期待iphone幾代的新機上市,用排隊宣洩精力,用少了一口的慾望蘋果來證明「I」的存在。

在上海話裡頭,蘋果的發音接近「病故」的音,因此他們在探病送禮時不喜歡送蘋果,如果一個符號的意義,在不同的文化語境裡產生改變時,或許我們便能跳出原先狹隘的思維,當我們的思考被商業行為給予的象徵意義所制約時,腦袋裡的「貧」就會結下行為上的「果」,那我們所得便非科技所帶來的便利,而是讓商品經濟操控意識而不自覺。

有位經歷過文革的上海學者,將自己的書房取名為「默墨齋」,我覺得別有雅韻,靜默是心靈充電的狀態,閱讀寫作是思考精進的方式,台灣社會需要更多的留白,更多的獨處與沈澱,左傳裡孟孺子語人曰:「我不欲戰而能默」,這種修養或許也適用在諸位政客與名嘴身上吧!

本文收錄於《幼獅文藝》2015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