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作者張天安老師是薩提爾的資深引導師,這本書中提供了「22堂精華課 ╳ 9個練習╳ 3支引導冥想」是一本理論與應用兼備的好書。
內容非常豐富,但我想以兩個深刻有感的部分,作為真實的內容分享。
▋一、什麼時候開始,有了「比較心」?
●天安老師在書中寫到:
「我們都是「人」,在作為一個人的本質上,每一個人都是相同的。也因此,每一個人的價值也是平等的。不管是販夫走卒,還是皇宮貴族,都具有一樣的人性、本質和價值。如果是這樣,我們就沒有理由因為「我比不上別人」或「我不夠好」的想法,而覺得自己的存在比較沒有價值。」
▲回想成長的路上,什麼時候開始有了「比較心」?
小的時候大家都有讀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或許都專注於「小時了了」的神童角度,但我們可以換另一個觀點,就是人際關係中的「讓」。讓的過程中,有一方進,有一方退,進的一方知足了嗎?退的一方感到委屈嗎?
前陣子我在抖音上看到一個名為「幸福讓步」的短影片。一個少年誤撞上兩位正要洽商的老闆與夥計,少年錯在先,但卻惡言相向,逼對方向自己道歉,那位老闆屈身向前,頻頻致歉,但夥計卻在一旁覺得憋屈,覺得老闆不像以前敢衝,竟然息事寧人。事後,老闆對夥計說:「今天爭贏了,我們不是在醫院,就是在警局。但今天不爭,我們掙得了百萬的客戶大單,誰幸福,誰讓步,吃虧從來不吃虧啊!」
這個影片,讓我換位思考,那些想從你身上佔便宜的人,要嘛「物質」上「缺」,要嘛「心靈」上「缺」,然而如果我是一個惜福感恩,豐盛喜樂的人,那麼「讓」他一些,我心「不委屈」那便讓吧!但我會清楚知道「內心的界線」,當對方過分不知進退時,我會如實表達,清楚讓對方知道,我可以讓,但不是理所當然得讓,我可以不計較,但不代表你理所當然可以進退失據,為所欲為。
比較心,其實也從「讓」中可見,我自覺自己比對方幸福,所以我讓,在這讓之中,其實很容易陷入「我高你低」的思維偏誤,這必須時刻警惕自我。
梨有「大小之比較」,孩子有「高矮胖瘦」、「聰穎駑鈍」、「分數高低」之比較,成人世界能比較的項目就多不可數了。
前年生下兒子萌骨人後,三不五時會聽到就是「隔壁小孩比我們早生但體重比較輕」、「隔壁妹妹比我們的小但已經很會講話了」許多的話,其實都是說者無心,然而當孩子逐漸聽得懂人話時,「不經意」的「比較」,就會成為扎在孩子心上「刻意」的「計較」。為什麼呢?因為孩子大人,以父母、師長為世界中心時,你一個不經意的偏好,就足以讓他小小而單純的世界傾斜,甚至無限放大,而有漣漪效應。
打破比較心,我自己用的方法叫作「定義」。
重新定義,讓你另眼看待自己。讀碩博班對我最大的影響,其實是「定義」。許多事情都是被自己的生長環境、個人觀點、情緒感受,而影響了我們看待世界,看待自己的方式。好比「緊張」,我以前是個會緊張到腦袋一片空白,坐在考場上放空甚至想放棄的那種人,後來稍微多一些歷練後,我告訴自己,我知道你會緊張,但緊張不是壞事,而是你很認真看待這件事,代表它對你而言很重要,既然很重要,既然是你想要的,那就專注去做該做的每一個步驟,而非把專注力放在「我不要緊張」因為那只會讓自己「比以往更緊張更失常」
記得高中去參加高雄市語文競賽時,我很幸運地在平日練習時,猜中了題目,但當天做在我隔壁的學生,是位一臉聰明樣的雄中生,還沒敲鐘前,我一直心中想著:「啊!雄中生就是厲害啊!」敲鐘後,隔壁又傳來振筆疾書的聲音,我心想:「是有多會寫啊?寫那麼快?」大家有發現嗎?已經猜中題目的我,為何不專注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就好,而把能量放在「猜測別人真的很強」這件無意義的事情上。而後當我回過神開始寫,我緊張到寫錯了一個荒唐的例子,就是「發明飛機的富蘭克林」這件錯誤我當下並沒有發現,而是回校後老師問我舉什麼例子時,我興高采烈地說:「發明飛機的富蘭克林」當下還覺得富蘭克林這麼棒的例子都被我寫出來了,我實在太佩服自己啦!直到老師重複了兩次這個謬誤的舉例,我才從「緊張」中回過神來,天哪!我好蠢,竟然會犯這麼低級的錯誤。
結果那一年,我只得了第四名,而有趣的是那一位被我暗中關注的雄中生,他其實並沒有得名。回顧年少時的這一段往事,我才驚覺是「緊張」加上「比較心」而且還是「我比不上別人」的心態作祟。多年後,我都和自己的學生分享,如果你隔壁的同學,一敲鐘就瘋狂的寫,你千萬要穩住,先思考好重點與架構,沒有想就出發,不會比較早到,只會增加挫敗的機率。
●《薩提爾的自我療癒之路》是一本陪你梳理自我生命歷程的好書。天安老師在薩提爾的兩位高徒貝曼與瑪莉安老師身旁,學習多年,在書中的字裡行間,彷彿是一個過濾身心靈的通道,你一邊閱讀,就能一邊淨化長時間以來累積在心靈深處的記憶與負能量。
▋二、感恩自己的身體
●天安老師在書中寫到:
你可以先做個準備,給自己幾個深呼吸,同時,掃描或感受自己身體的狀態,更細緻的覺察自己的身體,感覺身體各部位傳遞出來的訊息,同時,也在心裡溫柔的回應它們,比如說:「謝謝你傳遞給我的訊息,我收到了!」或是送出你的關心和欣賞感謝作為回應,比如說:「我很心疼你的疲累和辛苦,謝謝你一直持和陪伴著我!對我不離不棄。我想要傳遞我的關心和溫暖給你!」
你意識到自己的身體漸漸的成形了,你開始有了身體的感覺,感覺到自己漂浮在一個溫暖、安全的空間裡。你在這個空間裡緩慢的孕育著,逐漸的,你可以聽見外面的聲音,可以感覺到母親的身體所傳遞出來的狀態,而你也不時的會動一動你的手腳和軀體。(身體成形、體驗安全感與歸屬感的渴望)
- 你相信嗎?我看到上面這一段論述時,我竟全身起雞皮疙瘩,因為我想到了兩件事情。第一件是我在大學時寫下的一首詩,當時我以為這是一個單純文學創作的意向或隱喻,然而書中這一段論述,卻讓我有另一個觀點,難道這是我在母親胎內的感知,一直隱藏在身體記憶中,多年後轉化為文字,而淬煉出的創作嗎?分享這首詩作給大家:
<我還記得那溫度>
我還記得那溫度
但回憶中的面孔已模糊
只剩下追尋記憶的腳步
在灰暗的世界裡獨舞
我曾一度
執著你承諾的幸福
諾言啊諾言
像吹散在空中的蒲公英
輕吻每一片溼潤的泥土
卻不復回到育你茁壯的舊處
我還記得那溫度
但回憶中的面孔已模糊
握在手中的風箏是如此無助
不想與鳥兒比翱翔的高度
她曾一度
執著你承諾的幸福
諾言啊諾言
像ㄧ面皺黃的鼓皮
甜蜜鼓槌敲出的迴響
只能細哼渾沌低鳴的心虛
我還記得那溫度
有一雙厚實的手
輕撫著那一座偉大又溫柔的城牆
我捲曲著身子依偎在牆內
貼耳聽著你好奇的問話
那時小小的城堡裡
回盪著對牆外騎士的嗤笑
她笑了 我也笑了
達達的馬蹄聲響起
牧神的笛子吹綠了牆外的世界
我也好想體會
駕馬奔騰的感覺
但城堡的門太重
饅頭大的手推不開
終於 我衝出了城門
卻只落下 一片鮮紅的楓葉
為我 擊掌打氣
我還記得那溫度
是你那次烙印在牆上的溫度
這首詩其實寫的是我想像母親懷孕時,父親手掌撫摸這她的肚子,一家三口快樂的場景。我其實一直渴望父親的擁抱,渴望家人團聚的溫暖,然而生命的緣分自有它善意的安排,父親的缺席,換來是我對生命中諸多貴人的珍惜,一路上師友長輩們給我善意的擁抱,實質幫助與鼓勵,如果我用感恩去看待這一個缺席,那麼人生的這一場戲,台下多得是座無虛席的有緣人。大學那一年寫下這首詩時,我心裡充滿的怨懟,但學習讓我一直在溫柔敦厚中去表達內心的失衡,我感謝自己,一直在學習的殿堂中,用善解與樂觀,去維持屬於自己的從容與優雅,那不是未經風雨的溫室花朵,而是風雨潤澤自在舒展的枝枒,回頭看當年的作品,這一次讀張天安老師的薩提爾自我療癒之旅,讓我回顧,覺察,當年未曾認識的自己。
能夠成為母親,體驗懷孕的過程,還是充滿喜悅的,相較於我想像母親懷孕時的失落,我在生產前,為兒子寫下的詩,又是另一種心情,以下分享給大家:
〈愛的換日線〉
我在北緯零度俯視着你
你在南緯零度仰望着我
一條緩緩生成的換日線
一轉身便回到從前
前去復刻未竟的童年
你在海洋之中徜徉
我在陸地之上徬徨
靈魂原是海陸兩棲
禁錮與逍遙
魚尾與雙腳
是一不是二
你我原是生命的鏡像
指南針的兩端
大家有發現,這一條愛的換日線是什麼嗎?就是母親懷孕時,肚子正中間那一條縱向的妊娠紋,兒子的到來,圓滿了當年我在母親肚子中,感受到母親的無助、沒有安全感,與不自信的恐懼。我是一個神經大條到生產當天還能騎摩托車的媽媽,工作到要進醫院前一刻,還在工作的熱愛工作者,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我自己的選擇,沒有委屈,沒有無奈,兒子在我與老公,還有公婆與親友祝福下,被愛所承接的小天使,因為他,我覺得愛被圓滿了。
這本書中,還有很多精彩的片段,例如:「內在的狀態不是天生的,而是過去從成長環境中學習而來的。」「你不須追求完美,只要更加的了解與接納自己,就會變得更加的完整、有力量。」「有一天你會離開這個世界,帶著滿足、了無遺憾的心靖,回到那個更大的整體,成為自由自在的宇宙生命力的一部分。」
這是一本能召喚你深層記憶與感受的引導手冊,不僅給你方法,更有詳實的案例分析,張天安老師二十年的薩提爾學習之旅,厚積薄發,都在這本新書《薩提爾的自我療癒之旅》,真的很推薦老師、家長、甚至向更深度自我探索的年輕朋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