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力效應》─ 善的漣漪

(與113年全國語文競賽高中組作文題目「善的漣漪」一字不差)

當「原」力成「頁」為書,那便是「願力」,原力效應其實就是作者愛瑞克沒有說出口卻具體實踐的願力。信、願、行,讓我們一起跟著愛大的步伐活出自己最好的人生設定,而這份設定其實是每個靈魂的生命藍圖,每個降生的靈魂都是為了用圓通智慧,圓融的愛,去成就圓滿的自己。

《內在原力》旋風一上市就成為台灣一股「善動力」,作者愛瑞克的好理念與好人緣,匯聚了各行各業的菁英,分享各自寶貴的人生經驗,愛大不僅自己登上講台,也帶著台灣其他「善動力A群」上台,成為台灣心靈康健的「活力他命」,這股旋風將台灣美好的人格特質匯聚成潮,在疫情動盪期間,最溫暖的「原力風潮」,引發後續如原子分裂的《原力效應》。

讀愛大的《內在原力》,被他的理念與系統化的做法所折服。他寫出在我心中一直以來最核心的教學理念,我稱它為「善的任意門」。怎麼說呢?愛大的書中許多觀念,其實與許多宗教觀不謀而合,但他卻刻意不凸顯宗教說法,而用一般性的語言來論述,這個做法在我教學生涯中,也一直以此為原則,為什麼呢?因為如果以終為始,我們希望的是孩子往善的目的地前進,那麼大人為何要侷限他用什麼交通工具,走哪一條路,才是「絕對正確」的呢?這世界上多的是許多的好人湊在一起,各自堅持自己所謂的好,最後卻壞了許多事,因為各自在自己的框架中,就像叔本華寓言中那群在冬夜山洞裡取暖的刺蝟,如果他們堅持不顧身上的刺,奮力擁抱對方,那麼最後只會傷了自己,也傷了別人。前陣子再次讀到論語裡寫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現今社會,長大後的我心裡卻認為「己之所欲,勿施於人」更加重要。因此無論是教學、傳教或領導,能夠擇善固執,卻不固執行善,圓融通透,隨緣捨,覓知音,因緣成熟而教導與相交,這是我一直提醒自己需遵守的原則。

我的母親是位佛教徒,年輕時她很喜歡閱讀,我在母親的書櫃,開啟人生最初的閱讀課。書架上放著《刺鳥》、《流浪者之歌》、《厚黑學》、《西藏生死學》、《居禮夫人傳》......老年時她將大多數的書丟掉,只留下佛經,有段時間她每天都用毛筆抄經,我很佩服她的定力還有修心的實踐。然而有一天她對我說:「這世界上只有佛經值得讀,其他的書大可不讀。」

當下我沒想太多就回她:「你讀佛經裡不是有提到八萬四千法門嗎?讀華嚴經中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佛為人間留下這麼多不同的法門,希望的就是留下任何善的契機,讓人有機會入門覺醒,而善財童子向不同身分行業的人請益,也是相同的道理,我覺得佛經很好,我也很喜歡,但文學也很好,因為它用更多樣的方式接觸不同的人,增加更多的機會,藉由感動開啟感受,最後通達善的目的地。」對母親而言,已經看過繁花盛開的閱讀花園,最後為自己晚年留下精進深讀的佛經,這很棒,但絕對不可落入「只有我喜歡的是最好,非我族者便是劣等」眾生根性與機緣不同,隨順因緣,各自求解,尋得吾心安頓處便好,這也是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中所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所以我敬佩講經深入富有學術性格的淨空法師,也敬愛聞聲救苦的慈濟證嚴法師,也景仰能用國際企業管理經營的方式,讓佛教永續薪傳的星雲法師......台灣這一座寶島上,竟然能有影響世界的重要慈善家,這善的播種與耕耘,彷彿就是台灣人的靈魂DNA。

說了這麼多,我覺得愛大就是這樣一位入世甚深,又有願力行善的集大成者。如果說《內在原力》揭示了心法與做法,那麼二部曲《原力效應》就是入世具體作法的案例印證,讓大家知道「善良」與「慈悲」不是概念或口號,而是可以有系統化作法的幸福人生教戰守策。

受到愛大的影響,改變了我對行善的思考,行善不用等,行善除了獨行還能群起,你多少歲就做多少比例的「利他」,而利人不一定是金錢上的捐助,也能是「能力」的分享。因此在2022年我邀請一群志同道合的高雄語文競賽得獎的選手們,一同發起了「木棉花日耕寫作計畫」,讓這群難得的寫手們,可以藉由同伴的力量一起督促彼此筆耕,並且觀摩分享同好的作品,還能夠分享文章讓需要學習的學生們,有可以參考學習的對象。

除此之外在2022年底,我帶領一群高中生,創辦了「知識貝果」線上公益講座,藉由知識的力量做有益於社會的「利他」活動。學生根據自己的專長,與未來職涯相關的主題書籍,以線上讀書會的形式,結合公益團體捐款,我們選擇了為流浪貓蓋中途之家的「拾貓計畫」,高雄育幼院「小天使家園」,還有黃之揚創辦的環保教育團體RE-THINK,作為捐款單位,讓學生行善從自己為中心,推己及人,由主講人拋磚引玉捐款,再邀請親朋好友一同響應,影響力從自己作為起點,向外擴張,啟動「知識複利」與「善動力」循環。

這一場公益活動,我和學生們都非常的感動,因為有孩子「全家族響應」,逾八旬的祖母也能用ZOOM參加線上講座,欣賞自己引以為傲的孫女,自信表達的榮光時刻;另外也有學生的弟弟妹妹,線上參加姐姐的講座,在聊天室留言:「姐姐加油!你是最棒的」,也有學生與家長剛好在日本,於是跨越空間在國外連線參加活動。突破年齡、空間、知識背景等阻礙與限制,大家以愛為圓心,畫出了個人生涯興趣的圈,畫出了家庭關愛的圈,畫出了社會關懷的圈,圈圈圓圓圈圈,「善的漣漪」成為那一年曾經共襄盛舉的我們,心中最美的風景。

愛大《原力效應中》中深入訪談「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對於台灣農業的想像與實踐,他從牛乳的源頭思考起,希望從牛的飼料、環境、健康,都打造出一個友善環境,人類取之於地球,應當以感恩惜物的心與作法,讓這片土地的萬物能互利共生,打造良性循環的優質產業。一個品牌不僅是商業模式的運作,更是創辦人信仰理念的落地實踐,要出世修行不易,但要入世帶眾人共好更不容易。台灣有許多有理念的良心企業,還能夠有《原力效應》這樣的好書發揮正向影響力,讓台灣的軟實力更上一層樓。

《華嚴經》裡讓我受益最多的,便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向不同善知識請益的態度;而《首楞嚴經》中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二應,對應不同身分與根性的眾生,示現不同身分去渡化,啟發我在教學上的應對進退。《維摩詰所說經》中文殊菩薩與維摩詰居士以應答教化舍利佛的故事。行善不必居於身分,更不必受限於年齡或貧富,或許我們沒有菩薩或耶穌等聖賢的智慧與願力,但幸運的你可以翻開愛瑞克《內在原力》與《原力效應》這兩本好書,他示現了現代版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向不同領域優秀的人請益,示現了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以靈活彈性與溫度有愛的語言,在國小、國中、高中、大學與成人企業等不同場域演講,更示現了作為一個在家修行的居士,原來可以這樣發揮利他的影響力,前年買了超過七十本的《內在原力》,已經送給學生與親朋好友了,手邊沒半本了,接下來的《原力效應》便是今年預計送給身旁的人最好的禮物。

​遇見一本好書是幸運,實踐一本好書是福氣,你願意接受這份善意的禮物,翻開這本有力量的書嗎?我期待在「善的任意門」與你相遇。